摸清自己的“碳家底”,明确碳排放范围
企业实现碳中和明确其生产和运营范围内的碳排放量,做好碳排放核算工作是企业开展碳中和工作的基础。
(2)在明确排放范围的基础上,企业需明确排放总量,即开展碳核算
企业的碳核算与评价分析有两种****核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ISO 14064标准。
第二种方法是基于ISO 14067标准。
(3)结合企业特征,制定科学的碳减排目标
当算清当前企业的碳排放总量后,企业要围绕自身业务特征,结合我国“30·60”双碳目标,制定自身的碳减排目标和规划,并配合出台自身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
(4)制定具体的行动路线图
明确具体的减排实施路径是确保实现各关键时间节点目标的前提。前面叙述过的“碳中和”公式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具体的碳减排路径。
(5)“核心减排”是重点,发展培育低碳技术
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企业要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上做深度调整,而不只是过度依赖植树造林等碳抵消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例,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才是企业碳减排的重点。
(6)建立全供应链碳中和管理体系
一些先进的企业已经开展全供应链的碳减排工作,并且要求供应链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加入碳减排项目小组,将低碳环保作为供应商筛选指标之一。
(7)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
对于企业来说,数字技术创新是催生企业发展新动能的核心驱动力,能为企业带来新链接、新流程、新业务和新业态,企业的低碳发展路径离不开数字化转型。
(8)注重碳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
在面临同类商品的选择时,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业务透明度高、主动披露对人类和地球有何影响的企业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在碳中和目标下,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体,有责任进行高水平的碳风险管理和高质量的信息披露。
(9)评估碳减排成本,应对碳关税对经济的影响
碳关税将加大出口企业的成本,剥夺某些碳排放量高的企业原有的成本优势,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比如受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议案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碳排放量大,出口欧盟需要缴纳高额的碳税,而碳效率高的外国钢铁企业支付的税费将比我国钢铁企业少50%,我国钢铁企业将丧失成本优势。
为减少碳关税的影响,企业一方面要积极执行绿色低碳发展的方针,另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各国政策的*新动向,评估碳成本,将碳成本纳入企业经营决策中,及时衡量碳价格对产品和其他相关成本的影响,并将之纳入提供给管理层的成本会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