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蚂蚁金服的“蜻蜓”、微信支付的“青蛙”之后,又一个刷脸支付产品加入战场。近日,中国银联旗下收单机构银联商务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刷脸付产品——蓝鲸,该产品支持银联刷脸付和微信刷脸付的聚合。银联的入局,正试图将新兴支付市场的二元格局改写为三足鼎立。
刷脸支付会替代手机,成为新的支付方式吗?无论如何,一场来势汹汹的争夺战正拉开序幕。
01“刷脸”支付百亿争夺战打响
在二维码支付趋于稳定之际,以刷脸支付为代表的争夺战接力打响。
近日,刷脸支付市场迎来了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等联手组建的“国家队”。在结束不久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中国银联携各大主流银行,发布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用户在支付时无需拿出手机、银行卡等介质。
作为手握80亿张、全球Zui大的银行卡发卡组织,银联的入局让行业不容小觑。这也代表监管机构对新型支付方式的认可。
银联的对手也行动迅速。今年9月,在支付宝新零售开放日上海站上,支付宝智能设备事业部方面宣布,支付宝将对刷脸支付从原来的30亿元补贴改为不设上限补贴,抢先占领刷脸支付市场跑道。支付宝还发布了两款针对商家推出的刷脸设备——蜻蜓Plus一体机与蜻蜓Extension分体机。
微信也不甘示弱。此前,微信支付方面曾表示,将向刷脸支付方面提供约百亿补贴,并推出刷脸支付设备“青蛙”,以及微信支付青蛙Pro的“刷脸即会员”。
二维码支付仍然是主流,刷脸支付的成本更高,培育用户习惯尚需要一段时间,但在新技术面前,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高枕无忧,而银联也试图改变二维码支付占据下风的尴尬。在场景布局、用户补贴方面,硝烟正浓。
“未来肯定是非接触的,无感支付的方式将成为主流,这有助于降低交互门槛。”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刷脸支付更快。”IT博主孙永杰说,如果说,以前出门一部手机解决所有,而现在,连手机都不需要了,毕竟,手机支付还需要携带手机,打开二维码也需要时间和手机信号。
02标准先行,行业加速洗牌
这场来势汹汹的刷脸支付争夺战,会不会将二维码支付取而代之?“就我个人来说,手机支付已经是经过验证的非常安全和方便的支付方式,现在刷脸支付还没有取得我的信任。”孙永杰对此评论说。
与二维码支付领域的混战不同,“国家队”的高调入局,安全,正是其刷脸支付的一个关键词。
相比微信、支付宝的刷脸支付,银联的交易环节多了一步“支付口令”,采用安全性更稳妥的双重验证。这将从某种程度上降低用户体验。
行业标准也来得异常迅速。今年6月前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国首笔基于央行支付标准的线下刷脸支付交易花落宁波。11月3日,央行科技司负责人前往腾讯公司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应用专题调研。调研过程中,腾讯公司详细介绍了智能支付的Zui新进展、安全防控措施,并表示目前正与银行、银联携手打造符合金融行业标准的刷脸支付产品。
“互联网公司考虑的更多是便捷性,但央行考虑的是安全性,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人脸信息被泄露。”云从科技副总裁张立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云从一开始就参与到央行刷脸支付标准的制定。未来,行业会出继续出现分化,不按标准制造产品或输出技术的企业将面临出局。
03银行对新技术应用催生巨大商机
无论是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巨头,还是“国家队”银联,早已展开了一场合纵连横的戏码。
除了主要的商业银行,银联的“朋友圈”还拉拢了包括技术提供方(京东数科、奥比中光、百度、云从、依图、商汤、旷视)、设备生产商(联迪、福建升腾)等60余家机构。阿里系也早早投资了商汤、旷视、依图等企业,而腾讯优图的功能也不容小觑。
其中,云从科技的加入,为银联的“换道超车”有了更足的底气。云从科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银行业智能服务第一大供应商——国内有能力自建生物识别平台的银行约为148家,已经完成招标的银行约为128家。截至去年底,已中标其中106家总行平台,市场占有率约为82.8%。
“实际上我们也不仅仅是一家人脸识别公司,我们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图像处理,人脸识别只是一个应用场景而已。”张立说,例如银行提出,在网点推广人证核验设备、柜台机刷脸取款等需求,云从为此推出了相应的核心模组技术;再往后,银行希望更好地服务大客户,于是云从推出了VIP迎宾摄像机,云从就这样一点一点深入到行业,陪伴行业和客户成长,“并不是谁的流量多就能包打天下,我们在银行业构筑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建立了非常高的行业壁垒”。
那么刷脸支付与手机支付比起来,刷脸支付究竟有何优势?
1、无需外来的媒介:
手机支付它是需要智能手机作为媒介,而刷脸支付它的支付媒介就是自己的脸。无需借助手机等工具,人为操作少,刷脸支付更加简单、高效。
2、更安全:
刷脸支付依靠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在信息审核安全性上,刷脸技术几乎可以说是杜绝了任何冒名顶替的投机者,大大提升了信息比对的准确性。
欢迎来电咨询: